日本茶道的艺术之茶室:日本茶室的物我合一

阅读 :

王向远翻译的大西克礼《日本风雅——“寂”的研究》一书,大部分内容是从俳句分析“寂”这一日本文化的关键字。因为翻译总是很难传达俳句的意境,所以很难捋清头绪。好在最后一章——第九章“‘寂’的美学界限与茶室的审美价值”,终于读到了想看的内容,就是“掩盖的表现”。

而且,“作为茶道的艺术要素的茶室,在其直观方面是如何将‘寂’这一特殊的审美内涵加以具体表现的”,是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外国文化,最想看的还是“具体表现”。

大西克礼提出“相互关联的三点”。

第一点,是“闲寂性”。“茶室作为建筑、作为艺术,都是为了表现和唤起寂静的气氛而被整体加以规定的,这一点也是众所公认的。然而,在作为茶道兴趣的‘寂’之美的体验中,茶室建筑要有效地直接诉诸我们的感性直观,也必须包含着人的种种精神活动。在我看来,茶室‘闲寂性’的最根本的因由,正在于‘自然的归入’这一点。极而言之,作为茶室的‘闲寂性’与其说是发自茶室建筑的内部,毋宁说是主要从外部导入的。在大自然中,人们尽可能以最小限度的空间、最简单的方法来安排自己的行住坐卧,以便很好地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中,于是便逃出社会、放浪山野,建造一个临时的住处,这就是草庵原有的根本精神之所在。不过,仅仅从隐遁生活的消极方面来解释草庵本身是可以的,但要以此来解释茶室的形成,似乎还不充分。

“用这样的方法来归入自然,还有另一方面的希求,就是将自然中所具有的‘寂静性’最大限度地引入人类生活中。在草庵中,一般住宅所具有的人类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界线都被打破了,尽管草庵还是人类生活的场所,但草庵一旦拆除,直接面对的就是原野,可以与自然彻底地融合在一起。利休以后的所谓草庵风格的茶室,其极端的形态就是称为‘一叠台目’的狭小茶室,其根本精神就是追求生活与自然的高度契合,就是把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闲寂性’引入生活,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而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正是‘美的享受’这一点。把自然的‘闲寂性’作为美的享受的对象,未必一定需要走遍山崖水畔或者在山野中结庵而居。在不少情况下,享受自然之美是通过我们的想象作用来实现的,这样在形式上反倒会更加纯粹。因而,草庵风格的茶室并不一定是草庵本身,甬道也不是广阔的山林田野。在这个意义上,茶室的闲寂性是从外部导入的、自觉而又有意识的审美享受与审美体验,这当中存在着一种象征关系,而象征性的体验却往往更具有审美的效果。实际上,茶人是追求‘外甬道有郊野之趣,内甬道有山麓之趣’的。据说,‘利休风格将甬道设计为乡野的一侧、古树旁,将茶室设计为隐居者的柴庵模样,栽一些木丛,修小道,安栅栏或者简单木门,从而体现出‘仛’那种寂静的气氛’(见《茶谱》)”

如果只说了这些,那就是最常见的东方审美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在于一定会有“掩盖”,用掩盖达到更丰富的目的。

紧接上文:“然而,在茶室的构造中,却又将直接的自然的自然景观加以遮断。对此,堀口舍己曾说过:

‘窗户的第一目的是采集光线,同时也为了通风换气。在日本住宅中,窗户的眺望外部庭院景色的功能也受到特别重视。然而,在茶室中,除了采光和换气之外,却几乎不可能眺望庭院。庭院中的甬道虽然在设计上处心积虑,从茶室中却到不到庭院甬道。因而,茶室与其说是柱式建筑,不如说更接近于壁式建筑。这可能是因为茶室面积很小,为了避免视觉比例上的狭小感,而特意如此设计的。与那个躏口(茶室入口)的作用一样。这样会使茶室的相对独立感得以强化,故而不让人注意茶室外的世界,同时从采光的需要上来看,那样做也是必要的。(见《茶道全集》之三)

“对于这一点,还有其他种种解释。利休在谈及野外茶会时说过:‘第一就是不能让景色吸引注意力而妨碍茶会。’在《茶道觉书》也有这样的话:‘要想让心情保持安闲舒畅,场所就需要紧凑,否则会分散注意力,也很难品出茶的正味。所以,茶室不能太大。’这种看法与我在上文所说的茶室的寂静性(对自然的归入)似乎有点矛盾,但从审美体验的立场来看,由于上述的想象作用于象征作用的介入,这种矛盾是可以消解的。而且,需要注意的,虽说是‘与外界的遮断’,虽说是‘接近于壁式建筑’,但从茶室在座者的心情来说,与西洋式壁式建筑的那种与外界的遮断,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对茶室而言,即便在座者从视觉上将外面的风景完全遮断,但茶室与巨大建筑物不同,它只有四个半铺席一下的狭小空间,而且是直接坐落于外在自然当中,无论自然景观如何被遮断,作为自然的‘气氛’是不可能被遮断的。而且,用来遮断自然的天花板和墙壁,在制作的时候也故意给人以乡间田园的象征性暗示,因而我们坐在里面,即便眼不见一草一木,也能感到身边的自然气息。遮断了都市中那些人工的自然光景,却更有利于想象大自然的深处流动着的无限的寂静性。这样做或许是力图‘从视觉的比例感上,不能让人感到居室的狭窄’。我们在高楼大夏中眺望庭院与周围的自然风景的时候,由于直接地感受到了室内与室外的区别于对立,反而却感到了自身与大自然的疏离感,至少是难以摆脱自己‘不在自然中’的那种感觉。而在草庵风格的茶室中,虽然看不见外界自然,但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作用去感受自然。对此,那部著名的《南方录》中记载了利休的一段话:‘……以雪月之色涂抹墙壁,以岸阴山之弱光设计窗户,是我所特别留意之处。遮断道人目光,背月光、避景观,此等住所,却有高尚之规格,为语言笔端难以言喻。’”

其实,“遮断”作为一种“掩盖”,非常有日本特点。日本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有限甚至狭小的空间创造“无限”,追求用少表现多,而“掩盖的表现”是一个重要手法。利休式茶室也是通过与自然遮断来连接大自然的。

第二点,“茶室的游戏性”。这部分最有趣的是对“躏口”的解说。“利休风格的茶室有所谓的‘躏口’,可以从中看出所包含的游戏性。‘躏口’那种东西,在我们一般外行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橘庵漫笔》一书曾写道:‘茶室的小入口叫做‘躏口’,不分贵贱老幼,都从此口进入。完全是仿制穴居的体制。”我小时候也就是文革期间经常去我家后面的城墙,城墙被人挖了许多洞穴,我们常常在洞穴里休息一会,那时非常容易敞开心扉,安心,放松,自足。

“堀口氏在《茶道的思想背景及其构成》一文曾对这个问题做过饶有兴趣的解释。他写道:

……与人体相比,那种小小的空间无论如何都会让人产生一种身处洞穴一般的‘狭小感’。然而,当你猫着腰钻入‘堀口’的时候,恰如从窥视孔看见一幅图画一样,在眼前展现的是室内的那种超越尺度的完整独立的世界。”

第三点,“自由性”。“茶室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不只是指客观性的建筑物与周围的大自然的关系,而是茶室中的人们的审美体验及其对大自然的主观感情关系)一方面含有深深地回归自然的倾向;另一方面,又通过视觉上的遮断,与自然景色隔离。将这种看上去互为矛盾的两种倾向调和起来,就产生了茶室特有的审美性格。现在我们只说后一种倾向。想来,在草庵式茶室的四个半铺席或者更小的、更局促的空间中,在受到艺术构成的尺度关系制约的范围内,如何能够形成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的、审美的世界观呢?”

“茶室一以贯之的基本原理就是‘反对称性’。……自由性,即对合理性与规则性随意加以破坏、而又不失茶道的根本精神的统一性和作为艺术观照的协调性,这一点作为茶道的一种审美本质,在精神上、思想上,都是与禅宗有着深刻的关系”。

“更能显示茶室建筑特点的是大大小小的窗户。茶室中的窗户的位置、形状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加以设计,而且,在举办茶会时,可以利用窗帘,对室内的明暗加以自由调节,对此,研究专家也有解释,例如,重森三玲氏在《茶道全集》卷三,对茶席部分做了这样的解说:‘茶室的生命在于茶户,明暗都由窗户决定。而且,窗户的大小、多少以及安装的位置,都与精致相关。’又说:‘‘墨迹窗’和‘花明窗’都紧挨着地板,位于‘点前’席的对面,这种窗户主要是为了让主人所在的‘点前’席显得明亮,客人所在坐席相对暗一些,这样就能突出‘点前’席的美。此外还有一种所谓‘突扬窗’的天窗,以取得特殊的光线效果。……利休设计的茶室现在保留下来的是山崎喜庵的‘待庵’,那里有利休喜爱的搁板,放在墙壁的一角,而且与上面窗口的上框故意不平齐。这个两层的小搁板在茶室的一角如何发挥着引人注目的美学的效果,有建筑家们评价:‘营造了一个独具匠心的世界’,由此可知它也是打破规格的特殊的自由性创造。

“总而言之,在茶室中,人们一方面拥抱外在的大自然,一方面又脱离日常的社会的自我,沉潜于寂然不动、万古不易的自然本质中,以涵养性情。与此同时,在茶室的内部构造中,又特别注重人间社会及精神的自由性,并以此来造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式。这种寂然的自然本质的沉潜,与人的生活及精神的的自由活动之间的对立统一,使茶道具有了一种高层次的‘游戏’精神,游弋于‘虚实’之间,体验着‘虚实’的世界。茶道中的独特的‘寂’之美便由此而形成。”

以上,就是大西克礼对茶室的主要分析。需要指出的是,他对茶室的分析基本是采用西方美学分析方法,这种分析对解析茶室美学要素的构成非常有益,但也会游离于茶道的本源——禅,造成对“其所以然”分析不够。

再进一步说,利休式茶室的各种手法是为了把“小宇宙”与大自然的接通,使物我合一。如果要解明其中的机制,可能有赖于催眠原理。我看利休式茶室的构成,是一种非常适合催眠的场所。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茶具批发 茶具品牌 日本铁壶 金属茶具

本文标题:日本茶道的艺术之茶室:日本茶室的物我合一 - 金属茶具_铁壶_日本铁壶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ju/jinshu/13933.html

相关文章

  • 日本铁壶堂号教学:日本铁壶史上都有哪些堂号

    在铁壶收藏时,我们必须要对其历史、出处有所了解。其实铁壶的名家大多出在明治时期,他们对中国的文化痴迷,还没有进入工业化,以上的名人对中国文化极其了解,表现在壶上出现岁寒三友,四君子汉唐诗文竹林七贤还有...

    金属茶具
  • 东京银器介绍:日本东京银器的历史及常见问题

    东京银器介绍:日本东京银器的历史及常见问题东京银器的历史银器具有优雅、柔和明亮的光泽和夺人的魅力。特别是在欧洲,从很久以前就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被贵族阶层爱用。日本使用银器,大概最早是在668年,从近江...

    金属茶具
  • 日本铁壶与中国文化:痴迷中国文化的日本铁壶名师

    对于日本老铁壶的缘起,精确年代较难归一,然说及铁壶始祖都是绝对不可脱离茶道的。日本茶道史载应溯源于中国的唐朝,当时日本国家派往大唐的僧侣将中国的佛教与茶文化带回本国的同时也将中国的茶种遍全岛;及至...

    金属茶具
  • 铁壶铸造燃料和工具探索:古时铁壶是怎么做的?

    当时铸造所使用的燃料是木炭,木炭和焦炭相比火力要弱很多。当铁壶工匠们可以比较容易的采购到焦炭,并开始使用少量燃料就可以进行高温溶解的焦炭作为生产资料时,已经是大正时代的末期了。当时使用的木炭燃料...

    金属茶具
  • 日本铁壶和中国的渊源:铁壶来源于唐宋煮水器

    日本铁壶最初的历史已经有点模糊,但渊源还是清楚的:在西方的资料中,无一例外地指出日本铁壶来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茶经》在晚唐出版后传到日本,日本遂开始饮茶,但当时主要是当“中国草药”来喝。后来栄西禅...

    金属茶具
  • 高冈铜器香炉的介绍:高冈铜器香炉的前世今生

    日本的高冈是一个有着400年制作铜器、漆器历史的城市。高冈铜器是在日本国富山县所作铜器的统称,日本铜器约有95%在这里制作而成,当地不乏铸造铜器的妙手。在高冈市内,随处可见高冈铜器的铜像类作品,大到梵钟...

    金属茶具
  • 如何保养老铁壶?

    1、对铁壶而言,最佳的保养方式,就是经常使用,这样才可以避免生锈。2、使用铁壶时防止温差过大。壶温低时,避免加入热水。壶温高时,不能倒入冷水,否则会有裂壶的风险。壶内没水干烧,会缩短铁壶使用的寿命,也有可能将壶烧裂。...

    金属茶具
  • 京都铁壶史:更讲究文化美学的京都铁壶传承

    权贵茶道专用室町时代(公元1338-1573 年)后期,茶人千利休将饮茶与园艺、建筑、书画、花艺、礼仪等融为一体,独创茶道,引得权贵争相效仿,以京都为最。茶釜的生产中心逐渐由福冈、枥木转移至京都。十六世纪初期...

    金属茶具
  • 芦屋壶的诞生与消亡:日本芦屋壶有多少年历史

    窥探日本铁壶史——以“雕刻柔细”为特点的芦屋壶“芦屋釜”是对成形于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桃山时代(公元1192-1603 年)、产于筑前国(今福冈县)芦屋津(今芦屋町)的茶釜的统称。其代表为“真形釜”,釜口高出...

    金属茶具
  • 日本历史的近代时期:盘点日本铁壶史上的近代年号

    研究日本铁壶的历史,首先要熟悉日本年号对应的年代。只有这样,研究日本铁壶尤其是老铁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日本国设立年号的制度源于中国,早在公元645年,日本发生宫廷政变,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在政...

    金属茶具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