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原始宗教

阅读 :

茶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思普区是普洱茶乡,在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居住著哈尼、彝、傣、拉祜、佤、布朗、基诺、回、瑶、傈僳、白、苗、壮、汉等十四种世居民族,千百年来,由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形成的虚幻反映等多种因素,在民间产生了各种超自然神灵崇拜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因普洱茶具有敬献、养心、解渴、提神、消食、明目、解毒、保健等功能,在各种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故本土生产的普洱茶增派上了好用场。

思茅区昔日的原始宗教有哈尼族原始宗教、彝族原始宗教、傣族原始宗教、拉祜族原始宗教、佤族原始宗教、布郎族原始宗教等。原始宗教是一种古老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认为万物有灵,除崇拜祖先外,还以树木、山、水、火、风、雪等作为崇拜对象。除此之外,拉祜族还有图腾(葫芦)崇拜,佤族有木鼓(女神)崇拜等。这此祭祀活动由各民族的祭司、巫师(哈尼族称“白母”或“具牟”)、毕摩(彝族称“苏尼”或“苏耶”)、魔巴(拉祜族巫师之称,大魔巴称“安恩格”,小巫师称“周比”)、窝朗(佤族祭司之称,或稍“芒那客绕”)等来主持。

思普区的哈尼族认为龙神最大的保护神,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为最隆重。农历一月,各村寨都聚集在龙树林中杀猪祭祀,并供献酒、茶、饭、花、果等,祈求龙神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礼要献“五供品”,茶是其中之一。江城、墨江的哈尼族支系人家家都供祖先家神,一般供三代,每年供献二次,第一次在过年杀猪天(属龙日)供茶,家人用一大碗猪肉、肝和三碗米、三碗酒、三碗茶又及一些槟榔、草烟献在家神下,掌家人面对神位跪拜念咒语,祈求祖先保佑,免遭灾难。家人过大年吃饭前,要用猪肉,肝及烟、酒、茶、米供祖宗,当家人念完祝祠后,将供品每样取一点泼洒在门外。江城、黑江的哈尼族切地人信仰多神,崇拜较深的是家神,称“朱戈”,每逢节日和喜庆日子献祭,供奉两代人,即家长的祖辈和父辈,献祭物品有饭、酒、茶和鲜花。家神“朱戈”没有偶象。只是象征性的钉一棵小椿在家里中柱上。切地人杀猪过年时,猪拴紧后要用一些米和茶到掌家人住的卧房中柱前献祭家神“朱戈”,祈祷完后,由庭主妇拿一些茶、米和清水抛散在猪身上祝念“明年换个更大更胖的来”,祝语后才杀。澜沧的哈尼族僾尼人过春节时要杀一只鸡,盛一碗饭,倒一杯茶水献祭家神。普洱县一带的哈尼族布都支系人每年正月,全寨人都要择日在龙神树脚下祭龙过龙巴节。祭龙时于天亮前备办好的三碗米饭、三个染红的熟鸡蛋,三杯清酒、三杯茶水、六柱香火和一只小公鸡,趁着夜幕到石岩脚下背神,天亮后,各家各户都要到神树脚下献饭。农历六月十五到三十日,要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叫谷魂,备好一碗糯米饭,一个熟鸡蛋,三杯清酒、三杯茶水、六柱香火,几根红线,到自己的田边献祭,把酒和茶水洒在田上,把红线拴在稻杆上,再用镰刀把拴了线的稻杆割下,连同斋饭一起收进箩里,点着香火叫谷魂回家。墨江、普洱的哈尼族布孔支系人农历冬月过“米色扎”(新年)节时,要杀猪献祭家神,杀猪前要用米、茶、酒献给肥猪,猪肉煮熟后要拿些肝、肠、茶、酒、米和饭菜各放成两碗,加两双筷子,由家长拿到卧床上献祭。祖先家神每年在“嘎特特”(扎龙巴门)后的第十三天,人们要在“普麻波”(供爹龙兔神的大古树)下举行“爹龙兔”献祭活动,将煮熟的猪肉、鸡内在“普麻波”(龙树)下搭起祭台,把猪、鸡肉、米饭、茶、酒、染红的鸡蛋等祭品摆上,由“普麻阿布”(主祭人)领着大家祈祷神灵。墨江的哈尼族西摩洛支系人农历二月初,祭头龙的第一天,众人集中在龙林内的龙石前面,摆上烟酒茶和糯米饭、熟鸡蛋,由龙头念咒语祈求神灵保佑平安。

思普区的彝族每年正月初一要祭献祖先,景东蒙化支系人二月六、七、八三天,由老人端一斋盘,盛上一碗饭,一个鸡蛋,一根穿着针的红线,一杯酒、一杯茶水、一只猪脚在房屋周围点名叫全家人的魂回来。

澜沧傣族傣绷支系人相信人有魂魄护佑,人生病、体弱是丢魂落魄的原因,要请老人把魂叫回来,叫魂时用蜡烛一对,鸡蛋一个、米一碗、沙子一碗、芭蕉一个、糖、茶、菜各一些摆设在小篾桌上作为贡品。家属有时做了不好的梦,梦见死者托梦之类时,就送些饭菜、茶叶、芭蕉、草烟、槟榔等到佛寺里赕献,请佛爷念经。

澜沧拉祜族信仰万物有灵,其中的寨神是主宰全寨人的神,多数村寨盖有神址,拉祜语称“母耶”(意为跳歌地方),每年正月初二,全寨人集中在“母耶”处跳芦笙舞,舞场中心放有桌子,桌上放有一箩稻谷,旁边点着蜡烛,烧着香火,摆上酒和茶水,人们边跳边唱边喝。纵情欢乐,过完年后,每户要分一点跳舞朝贺过的谷子,放到自己家的谷种上面,以祈求寨神保佑庄稼长得好。

西盟佤族在佤历九至十月份,相当于西历7至8月间,要举行迎新谷节,佤语称“列伯耿奥”,既是节庆活动,也是宗教祭祀,它源于佤族对谷魂、棉魂和祖魂的崇拜。迎新谷节要吃“神餐”,要摆祭坛,祭坛上放置有茶叶、棉线、钱币、米、米酒、老鼠头、鱼头、蟋蟀、鸡头和少许的碎肉,由祭司虔诚地进行祈祷。祭司念的《新谷颂辞》中有一段祷辞是:“先称沙为父,后称粟为母;阿达是茶叶,阿奶是棉花。”阿达是佤语,有几种意思:爷爷、长者、神灵。在《树神祭神》中也有记载:“野茶先生芽,盐婆淌口水;谷子长大了,芭蕉发新棚。”

澜沧布朗族崇拜他们的种茶祖先叭岩冷,是叭岩冷率领布朗族种植茶叶的,在布朗族地方史《奔闷》中有记载,在布朗族《祖先歌》中也有唱段,“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村,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拐棍。”曼景、芒洪及周围的五个布朗族寨,寨民都是叭岩冷属民的后裔,他们共同祭献叭岩冷,1950年以前,每年祭一次,到曼景上寨后山,原叭岩冷居住的遗址处作祭献,时间在六月初七,祭祀期间,人们不能下地生产劳动,外寨的人也不得进寨。(普洱茶文化大观)


本文标题: 普洱茶与原始宗教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2214.html

相关文章

  • 苍山雪绿的历史发展与产地分布

    历史发展苍山雪绿是云南大叶良种名茶之一。创制于1964年,1980~1983年连续三次被评为省级名茶。1989年在农牧渔业部的名茶评比会上,荣获优质茶称号。产地分布苍山雪绿产于云南大理苍山山麓,洱海之滨,由下...

    茶源茶史
  • 中国茶叶的影响

    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我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我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1828至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东印度公司...

    茶源茶史
  • 不知春茶传说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种品质极为优异的名种茶树叫"不知春"。为什么叫不知春呢? 传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生,平生爱如命,读《茶经》,吟茶诗,作茶赋、喝山茶。一天,他听人说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亲临其境,尝试一番。 但来到...

    茶源茶史
  • “信阳毛尖系”列之二:信阳毛尖的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

    接上篇:《“信阳毛尖”系列之一:你一定不全知道的“信阳毛尖”的独特历史》这是“信阳毛尖”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这一期主讲“信阳毛尖”的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它的进化史是不能忽视的。...

    茶源茶史
  • 关于东方美人茶的命名传说

    东方美人茶原称膨风茶(“膨风”是台湾俚语“吹牛”之意),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不甘损失,乃挑至城中贩售,没想到竟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回乡后向乡人提及此事,竟被指为吹牛,从此膨风茶之名不胫而走。一说是台湾...

    茶源茶史
  • 涌溪火青茶产地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

    茶源茶史
  • 清明时节的那些茶俗

    清明节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其习俗丰富多彩,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会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据说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寒食冷餐伤身,因此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看安化茶商

    在北纬25至30度的雪峰山麓和资江沿岸,漫山遍野生长着生机盎然的茶树。这些茶园的茶叶,绝大多数被加工成“湘黑茶”。成品“湘黑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如琥珀,口感浓醇。益阳湘黑茶专家周奎说,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0世纪前后...

    茶源茶史
  • 饮茶文化与佛教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佛人饮茶最早是在晋朝。南北朝事,佛教被统治者用...

    茶源茶史
  • 云南大理的茶马古道

    一队队托着茶叶的马帮行进在古集镇中、一桩桩皮毛生意在火热交易11月28日,随着中瑞合作项目沙溪复兴工程一期的完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世界濒危建筑沙溪寺登古集镇重现了昔日的辉煌。来自瑞士的联邦理工大学空间与...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