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 品饮艺术的划时代变化

阅读 :

茶道文化

朱元璋明初,茶饼制作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茶饼上镏金镂银,更有雕龙画凤,称之为“龙凤团茶”,但是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

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龙团贡茶而改贡散茶,点茶道随之衰落,中国的茶道因此发展到泡茶道。

泡茶道形成于十六世纪末的[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有张源、许次纾、程用宾、罗廪、冯可宾、冒襄、陈继儒、徐渭、田艺衡、徐献忠、张大复、张岱、袁枚等人。[明清]茶人对茶道的贡献其一在于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撮泡、壶泡和工夫茶三种形式;其二在于为茶道设计了专用的茶室──茶寮。泡茶道鼎盛于明朝后期至[清代]前中期,衰于近代,复兴于二十世纪后期。

关于朱元璋下诏的原因,前人有两种解释:一说出身穷苦的朱元璋体恤民情、节约财政;二说朱元璋不懂风雅、一介粗人。

不管历史如何评说,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因为泡茶道的简便,茶也就走进了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成为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标题:茶道文化 品饮艺术的划时代变化 - 茶艺_茶道_功夫茶_茶艺师_茶艺培训_茶艺表演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yi/2456.html

相关文章

  • 道教与茶 饮茶习俗

    道家清静淡泊、自然无为的思想,与茶的清和淡静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中国的饮茶始于古巴蜀,而巴蜀也是道教的诞生地。道教徒很早就接触到茶,并在实践中视茶为成道的“仙药”。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于是...

    茶艺茶道
  • 中国茶道的精神思想

    中国茶道的精神思想乃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萃而成,形成了它博大精深敦厚朴实的文化内涵,但儒家思想是它的主体,领导中国茶文化潮流的主要是文人儒士。儒家倡导品茶修身、和谐自然、以茶励志、以茶品味人生。朱熹以理...

    茶艺茶道
  • “工夫茶”与“功夫茶”

    "工夫茶"or"功夫茶"工夫茶,常被误传为"功夫茶",可谓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何也?如果引经据典,其实"工夫茶"和"功夫茶"都能在文献中找到依据。甚至在1997年版本的《汉语大辞典》中,两者被合为一个条目,释义中说"...

    茶艺茶道
  • 喝茶时切勿做这些失礼的事情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媒介,中国人喜欢以茶会友,但是这小小的茶桌礼仪却蕴含着大学问,大家最好都能了解一二,才不会闹笑话。1:茶倒七分满,茶桌上喜欢说一句“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

    茶艺茶道
  • 中国茶道的概念与内涵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

    茶艺茶道
  • 绿茶切忌先放茶叶再倒水,教你正确泡茶法!

    古语有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居于很重要的地位。而喜欢喝茶的人,泡茶的时候都讲究。但大部分的茶友,一般都是先放茶叶后倒水,那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众所周知,大部分喜...

    茶艺茶道
  • 茶道知识 学会静下心来处世

    茶道知识学会喝茶,学会静下心来处世年轻的时候,总是心浮气燥,时常碰壁,往往会钻牛角尖。喝茶能够帮助人心平气和,凡事看淡了,也就心地淡然,胸怀坦然,就学会了淡泊,淡泊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更清晰明确了自己目标。属于我的,当仁不让...

    茶艺茶道
  • 茶之道家理念

    一、尊人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

    茶艺茶道
  • 中华茶艺演示(四):花茶茶艺
    中华茶艺演示(四):花茶茶艺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是茶叶的故乡。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它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历程。"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吴裕泰茉莉花茶奉献一份茶礼,共用中国茶文化之美乐。...

    茶艺茶道
  • 茶文化之茶艺六君子
    茶文化之茶艺六君子

    茶道精神指的是和、敬、清、寂四规,百年来指导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受日本茶道的启迪,中韩两国也都试图从文化根源中,寻绎出自己的茶艺精神,成果斐然。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这六样被茶叶...

    茶艺茶道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