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诗】一七令·茶 - (唐) 元稹

2020-06-12 15:27:19 阅读 :

一七令·茶

(唐) 元稹


香叶  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七令·茶

译 文

茶。

味香,形美。

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

白玉雕成的碾用来碾茶,红纱制成的茶罗用来筛分。

烹茶之前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然后盛载碗中的浮饽沫。

夜深之后与明月作陪饮茶,早上起来独自面对着朝霞也要饮茶。

饮茶能够清除古今人身上的疲倦之感,特别是在醉酒之后饮茶效果非常好。

注 释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茶器具。

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赏 析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一首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以宝塔体写作的诗歌,并非少数,但是以宝塔体所写的茶诗,在中国古代诗中极为少见,弥足珍贵。

这也是一首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元稹与友人举行欢送会,宴席上要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只能用一个字,于是元稹便写下了这首《一七令·茶》,白居易也当场写了一首《一七令·竹》回赠。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

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

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动人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

同时元稹以宝塔体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七令·茶

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

第二句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诗人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直白言物,并借用“香叶”、“嫩芽”等词对茶叶本身进行描述,突出茶叶香清高、味甘鲜等特点。

第三句是倒装句,采用了倒装句的手法,表明“诗客”及“僧家”对茶的爱慕之意,让其在品尝的过程中,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从而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碾把茶叶碾碎,再用茶罗把茶筛分。诗人分别借用“白玉”和“红纱”来形容茶碾和茶筛,可见这两个器具在当时是多么贵重。

第五句是对煮茶工序的简单描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然后再盛载碗中浮饽沫。

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共处,作为一首送别诗,“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这句话充满了伤感之情,“邀陪”“独对”等词都是对日后无人再陪伴一同饮茶,唯有明月与朝霞伴君左右的写照。

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于醒酒。最后一句点出了茶的最高理想境界,“洗尽”二字最能体现,茶能抹掉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使人在忘却中不疲倦。

一七令·茶

作者简介

元稹(公元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

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两人年少参加科举考试时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他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元稹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二人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稹的文学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精神,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写过一些《乐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他还写过不少古诗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

此外,他也还写过不少古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微信扫一扫关注茶缘公众号
因 茶 结 缘,以 茶 会 友


本文标题:【茶与诗】一七令·茶 - (唐) 元稹 - 茶缘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meiti/chayuan/336.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
茶缘
茶缘致力于传播茶文化,分享茶知识。
让我们因茶结缘,
一起品茶、学茶、交流茶,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茶友!
网站栏目